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少年蓝色先锋培养计划”公益项目深耕海洋青少年人才培养方向 2023-12-05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为进一步帮助青少年群体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源头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引领青少年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与桃花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少年蓝色先锋培养计划”公益项目(项目简称“少蓝”)。
  2022-2023年,该项目依托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及厦门大学70.8海洋媒体实验室策划执行,每年从全国择优录取20多位高中生,通过前期线上学习通识课程、中期实地开展科创课题、后期持续跟踪链接活动,培养具有创新型思维的海洋优秀后备人才。近日。2023年少蓝培养之旅落下帷幕,这个聚焦“海洋少年人才”的项目,在今年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的诸多突破。
  聚焦解决实地问题,将科创足迹延伸进现实生活中
  在项目活动中,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选择题”考验,少蓝学员面临的挑战更像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答题”,如通过对比人工智能判读的鱼类数据与人工判读之间的差异性来助力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或是通过文献查阅、走访住户来分析科创基地所处的海岛面临着哪些外来生物的入侵,又或是收集生物样本判断退塘还湿对红树林保护区中生物多样性的提升程度……这些问题是现实生活中面临的真实境况,学员们的研究思维得以通过这些科创课题跳出课本学习,进入科学研究的完整逻辑中。整个过程中他们领悟到科研的前因后果、前后关联,这样的思维升级体验很难在学校或者其他训练中收获。
  深入产学研一线,青少年教育新突破
  除深度参与科创课题之外,学员们还走访了海洋相关的产业基地(如养殖场、水产品加工厂、帆船基地等)与研究场所(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厦门大学等),少蓝的学习足迹分布在产、学、研的不同场所中,让学员们了解海洋科学的魅力之外,还能接触到社会中海洋相关产业的作业日常与经营方式、感悟“海洋强国”战略下的一线海洋科研实力与科技创新的应用场景,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展现更多的可能性。
   
 
  交叉领域碰撞,融合“海洋+”的无线可能
  指导每组学员们的科学团队都由一位教授/博士科学导师与两位海洋地球/环境生态硕士科学助教组成,这样的高配比保证每位少蓝学员可以深度参与科创课题。正如“海纳百川”,海洋科学、海洋特色、海洋文化同样内涵丰富,陪伴少蓝学员的还有传播助教、艺术助教等非科学类助教,在更多交叉领域引导组员们开展思维风暴,如撰写科普内容、自制科普视频等,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程度激发学员们的潜能。
  从2022年“探过海的少年才能乘风破浪”的项目概念,到2023年“‘可持续发展’思维训练实践,专注解决实地问题”的科创概念,47名高中生分散在祖国各地,在少蓝他们学习知识,深度探索,并受到长期、持续的培养与关注,一步步从少蓝学员转化升级为关心海洋、爱护海洋、经略海洋的少年先锋,向着海洋扬帆起航。
   
  2023年少年蓝色先锋培养计划顺利结营,但少年们的探索之旅并未结束。
  一位年仅14岁的高中生,在少蓝之后,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厦门市70.8“海洋青年说”青少年演说大会,在数百名到访者面前,侃侃而谈分享古海洋生物的进化过程和多样性,呼吁大家保护海洋、不要重蹈覆辙。
  一位留美高中生,在少蓝之后,走向一场“鲍鱼科普品鉴会”,详细讲解鲍鱼的相关知识,以小见大,引导现场观众感受全球气候变暖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呼吁关注蓝色食品和碳足迹,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理念的传播。
  一位国内就读的国际学校高中生,在少蓝之后,积极推动学校海洋社团筹建,并启动了一场海洋主题交流会,邀请海洋科学家对话社团青少年,帮助他们建立对世界海洋的热爱、关注和保护,唤起他们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的认识。
  一位小城高中生,在少蓝之后,明晰了自己对于优秀高校的渴望,毅然决然开启复读生活,并在自己的第二次高考中,收获了比第一次高三十分的圆满成绩,获得“海洋学子”的新身份。
  两位北京的高中生,在少蓝之后,面向全校师生分享自己刚刚结束的假期生活,展示自己在多个国家级海洋科研平台的所见所感。
  “探过海的少年才能乘风破浪”,未来少年蓝色先锋培养计划将持续关注每一位学员,也期待着这些少年们在成长道路上一路披靡,传递少蓝力量。